学院新闻

【人文雅韵】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组织72期校党校积极分子同上“四史”思政大课

来源:学院新闻 编辑: 刘珉曳 发布时间:2021-05-24

5月22日下午14时,我院组织72期党校积极分子看了全国大学生同上“四史”思政大课第四课,此次思政大课主题为“社会主义发展史读解”,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顾海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慎萧老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付丽莎老师为我们讲授。

课程开始,顾海良教授指出,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对我们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紧接着,付丽莎老师带领大家梦回500年前。她用一名水手的故事引出乌托邦的理想世界,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来源以及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作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物和对立面而出现的。通过讲解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阶段指出其历史功绩:对资本主义发展弊端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主张。其弊端在于:没有回答好为什么,靠什么和怎么办这三个问题。

马慎萧老师总结了付丽莎老师的内容,为我们解释了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现实依据,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规律:即人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唯物史观同时又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的科学回答,即:资本主义必将被更能有效推动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形态所代替;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

第三阶段中,付丽莎老师从靠什么和怎么办两方面来为我们阐述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又指出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伟大意义,并且讲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课题,包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晚年思想,要抛弃腐朽落后的思想,又要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传统思想。

第四阶段,马慎萧老师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苏联模式的功过是非,东欧剧变的历史镜鉴为我们讲述了苏东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第五阶段和第六阶段,付丽莎老师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第二阶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做了准备;第四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最后,顾海良教授对此次课程做了总结。顾教授指出我们要把握五百年发展的理论禀赋和思想特质,从单一的发展形式转向多种的发展形式,使得科学的理论转变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这显示出了科学社会主义巨大的生命力,也显示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品质。学完这节课同学们感受颇深:通过学习我们党的光辉历程,重温我们党从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不朽的功勋。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更要坚定我们的信念,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我们这代大学生将肩负起历史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