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知国情、明社情。寒假期间,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新疆籍少数民族预科班全体学生利用懂双语、学科专业等优势,在家乡社区、农村开展政策宣讲、义务支教、科普宣传、社区劳动等惠及民生、帮扶群众活动,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开展“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工作。3月10日晚,学院举办预科班寒假社会实践展评活动,通过实践成果汇报、现场评分等环节,集中展示学生寒假期间服务家乡、助力发展的青春风采。预科班辅导员梁雪蓉及全体预科班学生参加活动。
活动伊始,梁雪蓉解读了评分规则,并强调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以评促学、以学促优”,引导同学们在国情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在基层服务中淬炼责任担当,在文化互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随后,全体同学依次登台展示实践成果。
在志愿服务中,祖力亚尔·艾尼瓦尔等同学在“红领巾课堂”为当地青少年辅导作业并创新开设阅读班提升青少年阅读水平;乃皮赛·尼扎木等同学挨家挨户为当地居民贴春联、送祝福;娜玎·巴台等同学参与社区扫雪除冰活动;拜尔娜克孜·麦麦提等同学协助孤寡老人整理庭院,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关怀。在政策宣讲中,罗存良代表学院“秦疆心语宣讲团”开展民族团结政策宣讲;阿不都扎依尔·艾合麦提在“国旗下演讲”中通过双语优势,协助驻村工作队开展主题演讲。在文艺表演中,阿依左合热·吐尔孙等同学在春节、元宵节晚会上进行精彩的民族舞表演;奥斯曼·吾甫尔带领中小学生编排红色主题话剧,传承革命精神。在岗位实习中,阿娅拉·吐拉拜克等同学在社区参与档案整理和数据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梁雪蓉在总结中指出,同学们在新疆基层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发展的具体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疆地域文化深度融合。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既成为家乡建设的参与者,更成长为文化交融的传播者,是预科阶段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表现。
未来,学院预科班将构建“返乡实践+基地共建”的长效机制,构建校地协同实践育人矩阵,推动实践育人深度融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