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上午,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科技翻译科研团队成功举办首次学术活动,来自学院各系部的八位老师齐聚腾讯会议开展学术研讨。该活动标志着科技翻译科研团队正式起航。活动以“科技翻译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主题,通过专题分享、自由研讨等形式,为团队未来发展擘画蓝图。
理论引领:夯实研究根基
活动伊始,刘中阳老师从理论基础、教学实践、翻译实践、理论研究和发展建议五个层面深入浅出地做了科技翻译理论研究探索,刘中阳强调科技翻译理论研究需要从问题出发,通过教学问题反推科研命题,构建特色的语篇翻译认知路径。同时就能做什么、应做什么、值得做什么三个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实践赋能:共享行业智慧
延宏老师结合自身科技翻译职业成长道路分享了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和思想认知两次突破:打破专业壁垒,从哲学的高度解释语言背后的原理。延宏强调,尽管人工智能对翻译行业尤其是对科技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人工智能只能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做出解释,然而语义的逻辑结构还需要人的思考和解读。延宏以英语中的介词of为例,阐释了of所蕴含的四种语义逻辑关系,并借此再次分享了作为科技翻译工作者个人认知提升路径。
凝心聚力:明确团队使命
团队负责人王和私老师具体阐释了科技翻译团队成立的初心、团队需要做什么,具体研究什么以及团队在本年度要达到的目标。王和私指出团队成立不仅是促进科研成果的产出更是构建学术共同体,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团队研究将聚焦翻译理论研究、翻译实践研究、翻译家研究,翻译史研究,译介研究以及翻译教学研究。王和私同时对团队在本年度要达到的目标做了详细规划,以此鞭策成员紧密合作,共同努力。
共谋发展:激荡思想火花
自由讨论环节,各个成员踊跃发言。马变红和王亚军老师均提及此学术活动提升了自己对科技翻译认识;严亮老师也提到团队会议对自己后续科研工作具有建设性指导意义;谭祎哲老师深有感触地表示此次活动就像一面镜子,让他清晰地看到下一步急需推进的工作;李银玲老师表示AI为《科技翻译》课程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将不断提高自身AI素养,并在课程实践中探索如何让AI赋能课程教学;延宏老师提到科技翻译研究者应确立明晰的语言观,并在此基础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点。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团队的建设开好头、起好步,更彰显了外语学科主动对接科技前沿、赋能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这支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科研队伍,将在科技翻译领域书写新的篇章。